|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关键词:武威,天祝,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武威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gsww.ccoo.cn
  • 感谢 wwxyy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54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东端。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东西宽142.6千米,南北长158.4千米。南接永登县,东靠景泰县,北邻武威市古浪县,西北与肃南县接壤,西与青海省的门源、互助、乐都县毗邻。境内兰新铁路、312国道纵贯南北。山脉与交通线交汇的乌鞘岭是地扼东西的通道,势控河西的咽喉,地势险要,素有“河西走廊门户”之称。全县辖域面积7149平方公里,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共22.14万人。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及大小10多条河流。海拔最高4874米,最低2050米,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华藏寺镇,邮编:733200。代码:620623。区号:0935。

 基本概况

天祝地势西部高峻,而东南逐渐变低。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2040-4874米之间。境内4000米以上的大山有马牙雪山雷公山牛头山歪巴郎山代乾山干沙峨博磨脐山响水顶卡洼掌等。全县以代乾山及乌鞘岭、毛毛山为界,岭南主要有大通河金强川河石门河等为黄河水系;岭北主要有毛藏河哈溪河南岔河响水河西大滩河等为石羊河水系。属寒冷高原性气候。日照时数年均2500-2700小时之间,年均气温-8-4摄氏度之间,相对无霜期90-145天,年均降雨量265-632毫米之间。

历史沿革

天祝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秦为月氏地;汉初被匈奴所据。汉武帝时建河西四郡,今天祝地区纳入西汉版图。从此时起至西晋时分属武威郡和金城郡;东晋十六国时分属武威、昌松、广武3郡;至隋代,为凉州武威郡所辖;唐属陇右道凉州武威郡;五代时属凉州,由吐蕃折逋氏家族统治;北宋属西凉府;公元1036年后为西夏属地;元代设永昌路,分属西凉州和庄浪县;明代设陕西行都司,先后属庄浪卫、凉州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清代属凉州府,由武威、平番、古浪3县辖之;乾隆十八年(1753)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管辖3县所属的今天祝藏族部落;民国初属甘凉道,由平番县辖;民国三年(1914)裁庄浪茶马同知,设庄浪茶马厅理番委员,由平番县长兼任;民国十六年(1927)改平番县为永登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取境内天堂、祝贡二寺之首字为名设天祝乡,属永登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天祝乡改为永登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复设天祝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废庄浪茶马厅。1949年9月3日,永登县解放,同年成立永登县天祝区。1950年5月6日成立天祝自治区(县级),属武威专区;根据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指示,于1953年10月22日改称天祝藏族自治区,1955年7月19日,更名为天祝藏族自治县,属武威专区;1955年10月,撤销武威、酒泉两专区,其辖区并入张掖专区,天祝藏族自治县属张掖专区;1958年12月,撤销古浪县建置,其辖区并入天祝县;1961年11月,恢复武威专区,天祝县划归武威专区管辖;1961年12月,恢复古浪县原建置。

解放后,永登县天祝区下辖9乡。天祝自治区成立后辖10乡。1952年自治区辖6区30乡。1956年8月12日,永登县岔口驿乡、古城乡、赛什斯藏族乡,武威县南山乡、铧尖藏族乡,永昌县泱翔藏族乡划归天祝县管辖。1958年11月成立人民公社,6个区改为6个人民公社;12月古浪县并入后县辖17个人民公社。1961年底古浪与天祝县分设后天祝县辖16个人民公社、15个牧场。此后的20年中,人民公社的辖区、数量和名称曾多次更变,至1981年县辖14个人民公社、1个镇、11个牧场。1983~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和牧场,设7区45乡。1985年10月,撤区并乡,县辖5镇17乡。2004年,县内行政区划调整为8镇11乡。

1949年10月,建立中共天祝区委员会,天祝始有中国共产党组织。1950年5月建立中共天祝自治区(县级)工委,1956年建立中共天祝县委。2005年,全县有基层党委29个,总支委员会20个,下辖428个支部,有党员8298人,其中女党员1143人,少数民族党员2762人。2004年末,全县干部总数5746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368人,妇女干部1765人,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3656人。

天祝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华锐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藏族先民的驻牧之地。经过长期的融合演变,形成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华锐藏族。明代,在今天祝、永登境内有藏族部落52个,3万余人。清同治年间因战乱频仍,灾荒连年,剧减至千人左右。至民国初年形成36族、14寺院。根据分布区域,36族有东山8族、红番5族、安远6族、哈溪5族、西坪山1族、华藏1族、南山4族、莫科2族、石门4族。另有鲁土司管辖的连城8族8寺。天祝建县之初,藏族人口为14012人,至2005年,达到67370人,占总人口的31.64%。

土族是天祝县人数仅次于藏族的少数民族,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天堂、石门等乡镇分布较为集中。2005年,全县土族人口为12506人。1988年5月,曾由省人大批准成立了朱岔土族乡。

自治县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了许多特殊照顾。全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进,共同开拓和建设天祝,在发展民族经济、繁荣民族文化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科技队伍日趋壮大,成为政治经济管理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1999年,天祝县荣获国务院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称号。

藏传佛教在天祝的宗教中占主要地位。50年代中期,有寺院22座,僧人千余。后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屡遭损毁,僧侣受到不公正待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4座寺院陆续开放。90年代,有4位活佛转世坐床。同时,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恢复和新建,也按照广大穆斯林的意愿得到了落实。全县宗教和顺,社会稳定。

天祝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三世章嘉·若贝多吉,是青海省互助县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出生在天祝县旦马乡,精通藏、汉、满、蒙古、梵5种语言文字,学识渊博,著作等身,被清朝廷册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掌教喇嘛,统领全国佛教。三世土观·罗桑曲吉尼玛生于天祝县朵什乡,亦为佑宁寺五大活佛之一,他博学多识,著述甚丰,被清廷封为掌印喇嘛、御前常侍禅师、大呼图克图、静悟禅师。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华锐·饶布萨出生在天祝县石门镇,他佛学造诣极高,书法功底深厚,在佛教界有很高的地位。此外尚有华锐·罗桑曲达、华锐格西·久美丹曲等许多高僧大德。解放后,张全才、托三主才郎等少数民族人士成为第一代自治区(县)领导人。以后陆续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中,杨作林已踏上省级领导岗位,巴玉宝成为天祝历史上的第一位将军,10余人成为地厅级领导干部,进入县处级领导班子的干部已逾百人;以多识、丹珠昂本为代表的一批当代学者在学术、文学、教育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数十位教授、副教授在省内外高校任教,县内各行各业中有百余名取得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地理气候

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武威市南部;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东端,东经102°07′~103°46′,北纬36°31′~37°55′之间。东西宽142.6千米,南北长158.4千米,面积7149平方千米,占甘肃省的1.54%,武威市的21.51%。东有景泰县,西邻青海省门源、互助、乐都3县,南接永登县,北靠凉州区、古浪县,西北与肃南县交界。兰新铁路和312国道穿境而过。县城华藏寺镇东南距省城兰州145千米,距中川机场80千米,西北距武威市135千米。县辖8镇11乡、17个居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委员会、758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53871户、212957人,有藏、汉、土、回、蒙古、满、东乡、裕固、维吾尔、苗、壮、保安、撒拉等22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8270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8.84%。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0人。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海拔在2040~4874米之间。地貌以山地为主,山脉纵横,沟谷交错,多崇山峻岭。位于县境中部的乌鞘岭横亘东西,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门户,也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河流广布,水资源丰富,分为石羊河水系(内陆)和黄河水系(外流)两大水系。地表水年径流量10.24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量4.2亿立方米。

以乌鞘岭为界,岭南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岭北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8~4℃,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小区域气侯复杂多变,常有干旱、冰雹洪涝、霜冻、风雪等自然灾害发生。

全县有耕地31.8万亩,草原587万亩,天然林地286.9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豌豆青稞马铃薯、大麦、蔬菜等。主要畜种有白牦牛岔口驿马高山细毛羊绒山羊黄牛犏牛等。主要树种有云杉等乔木和金露梅沙棘杜鹃小檗锦鸡儿等灌木。珍贵野生动物有雪豹石羊雪鸡蓝马鸡马鹿猞猁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党参黄芪羌活大黄秦艽冬虫夏草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石有22种,产矿点134处。有色金属矿主要有稀土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炭石膏重晶石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粘土高岭土油页岩等。

自然资源

天祝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矿藏、森林、草原、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兰新铁路、312国道、西兰乌通讯光缆横穿县境;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畅通便捷,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天祝地域辽阔,矿藏丰富,矿种和矿化点多,已发现的矿床、矿点、矿化点134处,查明的矿种22种。其中煤炭储量2.5亿吨,石膏2亿吨、石英石和石灰石达到4亿吨以上,还有金、银、铜、铁、锰、稀土、白云岩等金属、非金属资源布点较多,储量可观。物产资源富饶,农畜土特产品丰富,有农作物品种400多种,林木品种100多种,家禽家畜品种20多种,还有世界珍稀畜种“天祝白牦牛”,驰名中外的“岔口驿马”和毛皮肉兼优而享有盛誉的甘肃高山细毛羊,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40多种,名贵中药材100多种,山珍名贵野菜20多种。境内水源充足,有金强河、哈溪河、毛藏河等10多条内外流河,年径流量8亿立方米,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林木资源种类繁多,有天然水源涵养林280万亩,活立木蓄量3.72万立方米,植被覆盖率达80.7%,森林覆盖率为27.4%;境内文化古迹和景点多,有始建于唐宪宗年间闻名遐迩的古刹天堂寺,风景险峻秀丽的“天祝三峡”,宏伟壮观的“引大入秦”工程。天祝县自1996年开始启动旅游产业已来,现已开辟以“天祝三峡”、石门沟、马牙雪山、抓喜秀龙草原、祁连布尔智为代表的多处旅游专线,开发景点20多处。

 经济发展

自治县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天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提高,全县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通过引进招商引资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天祝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天祝县注重政策扶持,在产业导向、投资方式、税收、土地、服务承诺、落户及引荐人奖励等各方面制定了积极的优惠政策。在产业导向方面,重点鼓励特色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种资源、特色产业、房地产、环境治理和再生资源的开发;在投资方式上,中外投资者可依法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在税收方面,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尤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发展的大型基建项目,县外投资开办矿山的独立企业、县外投资者来天祝县开发或“四荒”种草种树、外商投资建设的专业市场、引商投资兴办或联办的公益性项目、外商投资建设的房地产项目等都予以重点扶持;在土地使用方面,凡来我县兴办企业的国内外投资者,均可以按出让、租赁和划拨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在服务承诺方面,天祝县规定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国家和省规定的最低标准收取,对投资者采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一站式”服务办法,招商局及相关部门派专职人员入住企业,协助领办、代办有关手续。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天祝县还制定优惠的落户政策和人事制度,规定凡到天祝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户口是否迁移可自愿选择,并对引荐引进资金或贷款在我县形成固定资产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天祝县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完成了一个个招商引资项目。

天祝县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注重突出产业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素质,加快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确定了今后五年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即以“十大工程”建设为总纲,突出实施科教兴县、基础优先、开放带动三大战略,着力打造中国民族自治第一县、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西北生态旅游避暑胜地、雪域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大品牌,集中力量发展白牦牛、旅游、特种养殖、特色种植、藏酒藏药五大特色产业。

移民搬迁也是天祝县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它不但是减轻生态压力,缓解人地、草畜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保护黄河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林,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贫困人口生存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子。为此,天祝县把劳务移民作为加快扶贫进程、减轻生态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积极与新疆、河西等劳务基地、移民点联系沟通,努力拓宽劳务移民渠道,使哈溪、祁连、旦马、大红沟等10余个乡镇林区和林缘地带的贫困农牧民有序转移,实现了异地脱贫。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全县组织搬迁移民9743户40406人。从2004年开始,共实施以住宅、水电、交通、学校和产业开发为主的易地搬迁项目8个,累计投资10808万元,移民安置达1661户6588人。通过生态移民工程和产业调整,使8.1万亩的草原得到了休牧、禁牧和轮牧,3000亩土地退耕还林,极大地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全民共建生态县。

  为了让雪域高原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天祝县地方财政每年投入近3千万元,累计完成绿化造林31万亩,退耕还林8.4万亩,义务植树1000多万株,封山育林37万亩;着力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双龙沟植被修复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人工造林3.8万亩、封山育林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万亩。相继建成朵什乡旱泉沟小流域治理示范和哈溪小脑皮沟石羊河流域源头植被修复技术示范区。

  2011年,该县计划从县城乡镇造林、农田林网建设、通道绿化、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国有林场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补植补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森林资源管护入手,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通道绿化60公里、义务植树75万株、育苗2000亩。重点做好县城东山、312国道安门大桥上下段、安远大泉头至兰泉段、石天公路石门沟段、金代公路、宽沟工业园区6个重点工程和县城城区、天堂龙苑、哈溪南泥沟石羊河源头生态治理示范区、石天公路石门沟段、祁连乡山杏经济林基地、曹西公路等14个亮点工程。

现在,全县22万干部群众正在县委书记张延保,县长马国荣的带领下,全力进行经济建设,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团结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自治县正在崛起。

社会文化

天祝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藏族民歌是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次是民间故事,包括了开天辟地的传说、藏族种源、对华锐山川大地的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此外还有谚语、藏戏、舞蹈、绘画、民歌等等,形式繁多,内容广泛,口授心传,世代相续,不断充实。汉族和土族也都有很多的民间故事流传,有秧歌、社火等文娱形式。长篇史诗《土族格萨尔》更是天祝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天祝的文艺创作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有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一批年轻的文艺界新秀脱颖而出,大量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调演和展览中发表、演出和展出。全县从事文艺创作的作者有百余人,经常发表作品的三四十人。至2005年,近20多种各类文化书籍编印出版。有10余人加入了省级以上文学艺术协会。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奖励。1994年,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天祝县志》的编纂出版。书店、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群众文化、图书、博物、档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境内有乌鞘岭长城天堂寺东大寺松山古城东坪罗家湾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称为国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天祝铜牦牛。赛马是天祝的传统体育项目,沿袭了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要举行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赛马会。天祝走马还在全国民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射击也是天祝竞技体育的强项,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全县人民的体质明显增强。

天祝的教育从1989年以来,经过了从迅速增加到合理布局、全面调整、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至2005年,全县有完全小学125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在校学生22563人;有各类普通中学22所,职业中学2所,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初中11645人、高中(包括师范、职中)1611人;全县有教职工3047人。1995年起,县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在中央、省、地及县乡经费的配合下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93所。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18万平方米,生均6.52平方米。1997年,完成全县普及初等教育,2004年,完成全县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全县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天祝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5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2个,病床297张,医药卫生技术人员673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日趋先进,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良好。计划免疫、卫生检疫等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藏医藏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华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在数千年的开拓中,先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自治县成立后短短的55年中,当家做主的天祝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55年的历史,虽然有过曲折和起伏,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始终未曾改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7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祝走上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纵向比较,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天祝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横向衡量,差距明显,形势逼人,华锐儿女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勤劳、勇敢、智慧的天祝各族人民定将进一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区域发展、外向拉动、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为天祝的腾飞再创辉煌,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自然风光

马牙雪山风景区

马牙雪山

马牙雪山因形似马牙终年积雪而得名,藏语称阿尼嘎卓。位于天祝县城西部,主峰白石尕石达,海拔4447米,是祁连山东端最为奇异险峻的大山。山势崚嶒,景色壮观,年均气温-6.5℃,呈西北—东南走向,从甘青边界起,至永登没入群山,全长80余千米,平均海拔3500米。清代杨惟昶有诗赞曰:“马齿天成银作骨,龙鳞日积玉为胎”。被当地人视为神山,其中有伦布什则、抓噶尔、史什则等山峰,有胜乐湖、白胜湖、圣母湖、依恬主湖、法圣赤三角湖等天池,据民间传说有108个。其中最大的是白石尕石达的拉姆兰措湖和丁却兰措湖,又统称为古古拉海子。上池拉姆兰措湖,长约500米,宽约200米,水清但不见底;下池丁却兰措湖,长约300米,宽约150米。两湖有一个奇特处,就是旱年水旺,涝年水歉。天池发育地带为典型的古冰斗冰川地貌,是典型的冰斗湖,位于“U”型谷陡坎之中,三面峭壁高耸,为典型的刃脊和角峰。谷中两壁的山坡上,巨石林立,有“观音讲经”、“千佛朝湖”、“狮子头”、“格萨尔王试剑石”、“珠姆王妃棋盘”、“雷公洞”、“马牙朝晖”、“马牙晚霞”等景观。马牙雪山顶峰有最典型的古冰川地貌,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探险价值。辟有阿沿沟—马牙雪山天池长12.62千米的旅游专线。

火石沟风景区,山谷翠绿,石峡险峻,灌木密布,属马牙雪山北麓景点。

卡洼掌高原风景区

卡洼掌,意为雪掌,位于县境西北,属祁连山冷龙岭,主峰大雪山(藏语称阿尼岗嘎尔)是甘青界山。东西长约22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海拔4874米,为天祝最高峰。山脚草原宽阔,山腰有灌丛分布,山顶终年积雪,并有冰川分布。山势雄伟,自然资源丰富,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探险旅游景区。

石门沟风景区

石门沟

石门沟位于石门镇,距县城13千米,因两山对峙,峭壁如门,故名“石门”。深入峡谷10千米处是新开辟的石门森林草原度假旅游区,以水草丰美,林木茂盛,药水神泉,幽谷怪石和特有的民族风情而闻名。石门沟景区旅游景点遍布,分布于石天公路17~28千米之间,山峰有“骆驼山峰”、“犀牛望月”、“高峡锁月”等奇特景观。风景区建有藏、土、蒙古等民族特色的旅游服务接待点10处,有不同民族特色的帐篷、房屋和古典式可移动的小木屋;有高标准赛马场。民族特色饮食,民族歌舞表演,游客骑马比赛,藏、土族婚俗,篝火晚会等各具魅力。主要旅游接待点有草原公园、民族风情度假村、石门山寨、百花滩民俗风情苑、土族风情园、蒙古度假村、云雾山庄、驼宝苑、卓芳天盛、香巴拉娱乐园等。

药水神泉在石门沟内的药水山下,泉水内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终年温度14℃,据传具有神奇的疗效,原有108眼,后因各种原因,只有10余眼泉出水,每眼泉的水都有不同的治疗功能,如治胃、治肺、治眼睛、治皮肤病、治瘟疫等等。清乾隆年间,大呼图克图三世土观·洛桑曲吉尼玛曾为药水神泉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周围数十里内的各族群众参加了这次大型佛事活动。在此之前很早的年代,药水神泉的神奇疗效就被附近的群众发现,寺院的藏医试验确定了每眼泉所具有的功效,并在泉石上用藏文刻上标记,这些标识性文字和药师佛像至今犹存。民国以前,常于夏天在这里举行药水节,人们有病便来取水饮之。2002年,在泉边修建了药王佛殿、佛塔和石拱桥。

本康丹霞地貌风景区

本康丹霞地貌以天堂乡本康村为主,包括科拉、业土等地,它是由陆相白垩系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岩石颜色朱红,高低错落、造型奇特,线条舒缓优美,千姿百态,其形状如柱、如莲、如象、如牛、如猪,在不同视角,呈现出不同造型,如“本康宝顶”(也称“本康小麦积”)、“本康喇嘛”、“壁虎盗仙草”、“仙桃石”、“巨蜥”、“神剑洞”、“天窗月”、“石猴出世”、“飞来石”、“一线天”等。

乌鞘岭风景区

乌鞘岭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日,位于县境中部,属祁连山东延冷龙岭分支,东西长约17千米,南北宽10千米,主峰大洼顶海拔约3562米,是典型的高山草场。年均气温-2.2℃,无绝对无霜期。史书记载乌鞘岭有“炎天飞雪”的景观,今亦常见。虽无奇险峻峭之处,却显巍然雄浑之势,是河西走廊咽喉地带,古丝绸之路要冲。国道312线和兰新铁路翻山而过。岭脊有韩湘子庙遗址,汉、明长城及烽燧墩翻越山岭,蜿蜒西去。其南北两山在每年5~9月份分设有帐篷式接待点,提供餐饮、歌舞表演。2004年在岭上修建了佛塔和碑亭,以作标志。

祁连布尔智风景区

布尔智为藏语,意为宽阔富乐。位于祁连乡,东北距武威市40千米,距天祝县城172千米,县乡公路与国道312线相接。从武威乘车到祁连林场,前行5千米即可抵达布尔智风景区。主景区草原森林面积187.5公顷,境内云杉、圆柏、青杨分布均匀,金露梅、高山柳环绕乔林,空气清爽宜人。其中干杆沟柏木掌太湖石独山顶赛什顶三角楼等处的自然景观更为奇异。旅游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冰沟河风景区

冰沟河位于祁连境内的祁连林场林区,距武威市35千米。景区内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悬崖壁立,巨石遍地,环境优美。自然景观有牛心山回音壁毛老鸹沟冰沟天池冰沟河等,人文景观有水母娘娘庙。建有冰沟河风情园接待游客。

夏玛风景区

夏玛

夏玛位于天祝县东北部的西大滩乡,区域内林海茫茫,草原宽阔,植被茂密,流水清澈,民风淳朴,是天祝白牦牛的保种选育基地。有夏玛寺二郎池毛毛山跌水大峨博滩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祭池祭峨博赛马会等民间节会。

草原风景区

抓喜秀龙草原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0千米。西、南以马牙雪山为靠山,北面以乌鞘岭为屏障,东与松山草原遥遥相望,金强河纵流全境,地势开阔,草原广袤,水草丰美,高原牧场特色十分显明。天祝白牦牛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群随处可见。地势平缓,地域辽阔,景色秀丽,是放牧、游玩、赛马的理想场所。建有纪念十世班禅大师的柔旦尕擦寺。

松山草原位于县城东部,距县城30多千米,属干旱草原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和灌木。地势平缓,地域辽阔,眼界宽广,羊群如云,牧歌声声,农历五六月份,常举办赛马会。

旦马大水滩风景区位于旦马乡大水河流域。风景区有水草茂盛的大水滩草原、高耸入云的阿尼万智峰(汉语俗称干沙鄂博,海拔4491米)、清澈的大水河、莽莽的林海、古老的大水上寺、高原山庄及细水河朝阳山下的章嘉柏等景观。

人文风光

藏传佛教寺院

天堂寺位于县境西北角的天堂乡,距县城94千米,居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始建于唐代。极盛时期占地1500多亩,建筑辉煌,规模宏大。寺内壁画、堆绣和酥油花设计严谨,技艺精湛。有佛家视为至宝的舍利佛骨为内脏的释迦牟尼大佛像、萨迦时代的弥勒、无量寿佛塑像,装有释迦尊者手指的土塔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塑像、壁画、唐卡、经典、法器等。古建筑物有赛义囊和大经堂遗址,陆续新建的建筑物有弥勒殿、龙王庙、密宗殿、时轮大经堂、文殊殿。1998年,信教人士捐资修建的千佛殿,高23米,内置18米高的木雕宗喀巴大师佛像一尊,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制宗喀巴像,另有4000尊小型佛像。寺后绝壁有一石洞,系宗喀巴大师弟子华锐坚参巴苦修之地。

石门寺位于石门镇,距县城13千米,建于明崇祯初年。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进京途中曾到石门寺讲经;康熙六十年(1721),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重修石门寺并任过法台多年。保存的珍贵文物有五、六世达赖遗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

天堂寺

华藏寺位于县城,建于清代,兴盛时规模宏大,后几度被毁,80年代重新开放后建有大经堂1座,僧舍1院,是县城信教民众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东大寺位于天祝县城西南部的赛什斯镇,明万历四十七年(1620)修建,有500多年历史,历史上萨迦派、噶举派的许多高僧到过该寺,并赠送大量佛经、佛像、佛塔,使寺院逐渐兴盛起来。现存的鲁家囊欠,是天祝最典型的佛寺古建筑。内有藏汉合成式壁画《唐僧取经》等佛经故事及其他宗教图案。此外,还存有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用过的大量法器及直径15厘米的大草果等。

此外,尚有达隆寺夏玛寺南冲寺毛藏寺祝贡寺极乐寺红沟寺百灵寺遗址等。

古文化遗址

东坪古文化遗址在大通河西岸东坪乡罗家湾和小沟村阴山坡下,有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址2处,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它的发现说明天祝地区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进入氏族公社,母系与父系交替,但仍以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为其典型形态的社会阶段。

乌鞘岭长城、壕沟、烽火墩在打柴沟镇安门村东北甘新公路东侧和乌鞘岭北安远镇南泥湾村有汉代长城遗址1处,全长约10公里;打柴沟镇金强驿村的石洞沟明长城保存比较完好,长约2000米。

旅游景点

天祝三峡

天祝三峡:即朱岔峡、金沙峡先明峡。三峡是主要旅游观光的风景区,并在1999年1月7日被评为省级A等森林公园。在2002年跨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行列。在2006年被评为AAA级风景区。

朱岔峡

过石门沟,翻越海拔3200多米的五台岭,便可到达朱岔峡。朱岔,藏语意为两条水相汇到一起的地方。它全长二十多公里,是天祝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东头到西口,全是山势高峻,河道深切的峡谷。入山峡,在这天然的艺术长廊中,你便能饱览到一幅幅神笔绘成的山水画卷,谛听一曲曲万籁交响的乐章,两面高山上薄云天,阴山绿荫如织,松涛阵阵,阳山危岩绝壁,峻峭奇绝,峡谷狭窄处,两面山峰林海遮天蔽日。朱岔峡,作为祁连山东端林海中一条有名的深峡幽谷,气候是天祝境内最好的地方之一。春天,冰雪消融,溪流淙淙,阳光婆娑,桦林叶翠,到处是一派盎然生机;盛夏,鲜花烂漫,绿荫葱葱,百鸟啼啭,清爽宜人;而秋天,那满山的红桦朝霞濡染般红得像火,苍翠的松柏林浓墨泼就似的傲霜斗寒,更会令你产生无尽的遐想;隆冬又是雪染山崖,霜压翠柏,一幅琼崖玉树的北国风光。不知不觉出了峡口,可以看到朱红色的山体,──这就是颇有名气的本康丹霞地貌景观。本康是藏语,它的汉语意思是十万众佛所在地。修建完整的本康,无论是纸做得还是泥塑都须凑够十万个才能修一座本康。本康作为一种佛教文化的存在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天祝本康胜景是天祝旅游景点中圣洁的一道风景线,本康文化与本康胜景,相互衬托,浑然一体。这些朱红色的山体造型玲珑奇巧,移布换景,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象型。这里的丹霞地貌景观,主要由窗梭状宫殿式和峰窝式丹霞地貌组成,有着“灿若朝

金沙峡

霞,色如渥丹”之美誉,它的形成约在7500万年至1亿年前的白垩系时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亡。今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已是青壮年时期的丹霞地貌。缓缓步行,本康老人、骷髅头、格萨尔王神箭洞、一线天、仙桃石、八戒贪睡、壁虎盗仙草、石猴出世、坐佛、巨晰、双狮山、本康麦积、巨象山(窗梭状宫殿式丹霞地貌)、飞来石、天窗月、狐狸精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让人目不暇接,联想万千,听娓娓道来的神奇传说更让人叹为观止。

金沙峡

以山奇、石怪、水碧、谷幽为基本特征。这里森林茂盛,花香鸟语。驱车而至,原始森林的气息立即扑面而来,上百亩的原始森林可谓隐天蔽日,松、杉、杨、桦……各种树木、矮小灌木应有尽有,老则古木苍干、老树虬枝,少则娇腕欲折,翠如春草,可谓祖孙好几代了,或是慈母携子,或是连理并蒂,或是姊妹情深,或是鸳鸯戏水,真可谓枝枝交错,叶叶相映,各有关联,难分难舍。山谷之间是委蛇徐行的小溪,清水绕树而行,不时的变幻着姿式,每有高低落差,便有叮叮咚咚或哗哗啦啦的奏鸣曲形成,峰回路转,茂密的森林退做了背景,大宛沟的野花立即充塞了视野,野菊花玫瑰蕨麻花……五颜六色,漫山遍野,稍有风过,则花涛浮动,花潮荡漾。顺峡直上,一路有着美丽传说的仙人峰、仙人洞、仙人泉、痴心石、姊妹峰、仙人棋盘、合家欢乐古树等景观争相呈秀,维妙维肖。散布于林间草坡的樱桃野葡萄草莓等珍果供您信手采摘,尽情品尝。傍晚的金沙峡,硕日渐坠,红霞如染,峡谷内金光四溢,天池浑然融为一体。夜晚,您可以到农家山庄做客,体验农家的生活情趣,也可夜宿帐蓬、饭店,倾听大通河波涛和远山峡谷内隐隐约约的山风虫鸣。

先明峡

和金沙峡一山之隔的先明峡,峰峦叠障,劲松盘根错节,翠柏苍劲挺拔,细柳曼舞河畔,满眼的绿色苍翠欲滴,这里有亚洲之最的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倒虹吸,落差107米,如巨龙横亘于两座高山之间,为秀美的自然景观平添了一处人为的宏伟和壮观。

乌鞘岭的汉长城

乌鞘岭的汉长城

藏语称哈香日,意为和尚岭,位于县城中部,属祁连山东延冷龙岭分支,年均气温-2.2摄氏度,东西长约17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主峰大山顶海拔3562米。

乌鞘岭卫河西走廊咽喉,古丝绸之路要道,系军事要地。

乌鞘岭地区气候变化无常,6--8月冰雹频繁,虽为暑天,逢雨即飞雪,清代杨惟昶称之为“炎天飞雪”之奇景。岭脊有韩湘子庙遗址。

特色小吃

野生菜

天祝有名的野生菜类有蕨菜鹿角菜柳花菜狼肚菜野蘑菇石葱野韭菜筒筒菜鸡冠菜水皮野胡萝卜(俗称赛人参)、蕨麻天生菜苦苦菜石花菜等数十余种。

蕨菜又称龙爪菜,分绿菜、红菜、紫菜等,天祝蕨菜为绿菜,盛产于天祝三峡及大通河流域的森林之中。

狼肚菜属稀有名贵真菌类,因形似狼肚得名,除味美可口外,且有防癌抗癌之功效。其制作和食用方法与蘑菇相同。

鹿角菜生长在海拔2600米以上的森林之中,为多年生须生植物,因形似鹿角而得名,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无机盐及粗纤维,营养丰富,可增强消化功能。

柳花菜又名绿木耳,生于高原柳树之表,为真菌类。

菜花合子

当油菜含苞待放时,取其上段用开水浸过,清油炝拌,加上调料作为馅子,白面为皮,包成三角形、半月形和荷叶形的合子,生煎或蒸熟食之。

哈力海

土族特色的小吃,做法是将鲜嫩的荨麻晾干,粉碎,和青稞面拌成稠粥,佐以调料,再用油饼卷起来食用,味美可口,健脾开胃。

藏式点心

蕨麻米饭

用奶酪加拌酥油核桃仁、糖等物为馅,和面粉为皮,团成各种式样点心蒸熟即可,一般在节日食用,大的叫“特亥”,可做婚礼喜事的礼品。

青稞面搓鱼子

将青稞面和好,搓成圆形面条,有长搓鱼和短搓鱼两种,长的约尺余,短的三四寸,佐以绿菜蒜泥油泼辣子芥末等,吃起来滑爽可口。

蕨麻米饭

藏语叫“哲赛”,其特点是色美味香,营养丰富,是藏族献给最尊贵客人的食品。

曲拉

藏语,是牛奶提去脂肪后做成的干奶酪,用来做藏式点心、拌糌粑、下饭用。

 特色物产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林海草原境内,生长的冬虫夏草形体饱满,品质上乘,本品精选自雪线带虫草,积雪未融时人工采挖、自然凉干,是纯天然的滋补珍品。冬虫夏草,又称虫草、冬虫草,是麦角菌科虫草属植物冬虫夏草菌,与其寄生鳞翅目蝙蝠蛾科蝙蝠蛾属昆虫绿蝙蝠蛾幼尸体虫复合为一体,由于座和虫体两部分组成。州内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甸荒坡都有分布。冬虫夏草,下为虫,上为草。是世界上公认的真菌之王,它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20余种氨基酸、虫草酸、虫草素成份,可健体补虚、润肺强肾,治疗结核、神经衰弱、盗汗气虚等多种疾病。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对防治癌症,调节人体内分泌机能及增强免疫力尤其有奇效。性味:味甘、性温。
  
冬虫夏草主要成份:虫草酸、冬虫草素、麦角甾醇维生素B12等。
  
食用方法:炖鸡、鱼肉、泡酒、泡茶等。

羊肚菌

羊肚菌

采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林海之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抗衰美容、益智等功能。
  
食用方法:用温水泡15分钟,掐掉根部,然后漂洗干净,炒、炖、烧汤均可,配鸡汤最佳。

柳花菜

别名绿木耳,是一种生长在深山老林中野柳和桦树上的真菌生物。柳花菜,呈淡绿色,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锰、铁、钙、铜等微量元素。

食用时,用温开水浸润,拌上佐料,自成佳肴,可与发菜相媲美。

近年来贵德县将柳花菜加工开发,投放市场。人们或将柳花菜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或作为宴席之上的凉拌山珍,或作为绿色食品,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之一。

天祝白牦牛

天祝白牦牛

白牦牛生长在中国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畜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的生态环境,能充分利用其他家畜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生畜种,其内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经测定:白牦牛肉每千克中含蛋白质31.13%,较其他牛肉商1-4个百分点,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1.40%,比其他牛肉低3-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素19.1%毫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肉内含有大量的等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比例合适,易于吸收;白牦牛肉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普通牛肉高600-1000千卡,对增强人体抗病力,增强细胞活力、器官功能均有显著作用。

白牦牛分割肉系列产品是以屠宰后经低温排酸处理的新鲜白牦牛肉为原料,在低温下,通过部位分割、修整、计量、真空包装、速冻等工艺处理,保持了白牦牛肉原有的风味及色泽,该产品肉质细嫩,色泽深红,高蛋白,低脂肪,并含多种脂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优质的天然绿色食品,该产品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绿色食品认证。
  
产品品种:大腿肉、腱子肉、背脊肉、辣椒肉、肋条肉、共黄瓜条、西冷、牛柳、精牛排等。

 

社会文化

  天祝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藏族民歌是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文学艺术形式。其次是民间故事,包括了开天辟地的传说、藏族种源、对华锐山川大地的传说以及佛经故事等。此外还有谚语、藏戏、舞蹈、绘画、民歌等等,形式繁多,内容广泛,口授心传,世代相续,不断充实。汉族和土族也都有很多的民间故事流传,有秧歌、社火等文娱形式。长篇史诗《土族格萨尔》更是天祝民间文学中的瑰宝。天祝的文艺创作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有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摄影等。一批年轻的文艺界新秀脱颖而出,大量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刊物、调演和展览中发表、演出和展出。全县从事文艺创作的作者有百余人,经常发表作品的三四十人。至2005年,近20多种各类文化书籍编印出版。有10余人加入了省级以上文学艺术协会。一批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级奖励。1994年,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天祝县志》的编纂出版。书店、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群众文化、图书、博物、档案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境内有乌鞘岭长城、天堂寺、东大寺、松山古城、东坪罗家湾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馆藏文物500余件,其中有称为国宝的国家一级文物天祝铜牦牛。赛马是天祝的传统体育项目,沿袭了千余年的历史,解放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都要举行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赛马会。天祝走马还在全国民运会上取得过好成绩,射击也是天祝竞技体育的强项,在全国全省的比赛中多次获奖。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学校体育蓬勃发展,全县人民的体质明显增强。

   天祝的教育从1989年以来,经过了从迅速增加到合理布局、全面调整、加强和改善办学条件的过程。至2005年,全县有完全小学125所,九年制学校6所,小学在校学生22563人;有各类普通中学22所,职业中学2所,师范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初中11645人、高中(包括师范、职中)1611人;全县有教职工3047人。1995年起,县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和“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在中央、省、地及县乡经费的配合下新建、改扩建项目学校93所。2005年,全县各类学校占地面积130.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18万平方米,生均6.52平方米。1997年,完成全县普及初等教育,2004年,完成全县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全县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9年,天祝县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5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282个,病床297张,医药卫生技术人员673人。各级医疗机构的设备日趋先进,医疗技术日益提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步良好。计划免疫、卫生检疫等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藏医藏药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使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

   华锐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在数千年的开拓中,先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自治县成立后短短的55年中,当家  天祝藏族自治县做主的天祝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55年的历史,虽然有过曲折和起伏,但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方向始终未曾改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7年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天祝走上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纵向比较,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天祝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奇迹;横向衡量,差距明显,形势逼人,华锐儿女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有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勤劳、勇敢、智慧的天祝各族人民定将进一步团结奋进,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奋力拼搏,沿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坚持实施科教兴县、区域发展、外向拉动、全面提高的发展战略,为天祝的腾飞再创辉煌,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